进口药价大幅下降,医药进口首次负增长
来(lai)源(yuan):昆药(yao)集团医药(yao)商业(ye)有限公司浏览量:13927日期(qi):2019-03-21
医药网3月21日讯 海外原研药企若想保有一定量的中国市场,进口药价势必会维持较低的水平,甚至进一步下调
▍进口药价大幅下降,医药进口首次负增长
3月19日,中国医保商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形势发布会,副会长王茂春发布2018年中国医药外贸、国际化发展情况时提出:我国的医药进口首现负增长,主要原因是进口药价大幅下调——进口替代效应显现。
据了解,2018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口额504.29亿美元,同比下降9.75%。实际上,进口数量变化不大,主要是进口价格大幅下调;其中,位居我国进口医药产品之首的西药制剂下降24.05%,进口额130.30亿美元;位居进口第四位的生化药下降41.21%,进口额47.53亿美元。
虽然进口额大幅下降,但国内需求并未减少,进口数量的变化不大;2018年,生化药进口量仅下降7.67%,西药制剂进口量不降反增,增幅1.75%。
医保商会对此问题做出分析,他们认为:进口药价的下调与2018年国内医药行业的热门话题“一致性评价和4+7集采政策”息息相关。
▍维持低价,甚至进一步下调
此前,4+7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公布,单一货源+最低价+带量的规则,独家中标,使中选品种都降到地板价。
IQVIA中国药品统计报告(CHPA,≥100张床位)数据显示:此次“4+7”带量采购涉及的产品在全国医院的销售额约为1060亿元,如果按照这些城市公立医院的量占总市场的22%来估算,2018年,4+7带量采购的总额将在250亿左右。
在此背景下,国产药品对进口药品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优势,这迫使长期价格高企的进口、合资过专利期药品要么大幅降价保住市场,要么退出试点所在城市的公立医院,将市场份额交给质量、疗效达到国家药品一致性评价要求的低价仿制药。
医保商会也有相同的观点,他们认为:海外原研药企若想保有一定量的中国市场,进口药价势必会维持较低的水平,甚至进一步下调,此前已有相关案例:3月5日,上海阳光采购网发布消息:诺华的原研药甲磺酸伊马替尼(100mg*60片)价格降到了7182元,创历史最低。
此外,3月4日,浙江药械采购中心发布通知,礼来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动采购价格也主动下调。
同样的影响也发生在原料药领域。
据医保商会数据,2018年我国共有6616家企业经营有原料药进口业务,比2017年增加147家,比2016年增加319家;从印度进口的原料药金额达到5.62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85%,比2016年增长39.45%。
之前,医保商会撰文指出,随着国内药品监管日益严格,推升了对进口优质原料药的需求、而供应不稳定导致企业寻求原料药进口替代,因此,关注国外原料药来源的企业越来越多。
资料显(xian)示(shi),带量采(cai)购要求(qiu)仿(fang)制药(yao)(yao)企(qi)(qi)对(dui)制剂(ji)生产成(cheng)本(ben)有(you)更强的(de)(de)控制,医保商会(hui)的(de)(de)西药(yao)(yao)部副主任荣嫡,对(dui)赛柏蓝回应(ying):从产业链的(de)(de)角度,单纯的(de)(de)制剂(ji)企(qi)(qi)业,如果没(mei)(mei)有(you)配套原(yuan)料,成(cheng)本(ben)控制方面没(mei)(mei)有(you)优势,在药(yao)(yao)品同质(zhi)化的(de)(de)背(bei)景下,其(qi)生存可能会(hui)面临(lin)很大(da)问题。下一步,无论是国内(nei)的(de)(de)原(yuan)料药(yao)(yao)企(qi)(qi),还是进口(kou)的(de)(de)原(yuan)料,都是很好(hao)的(de)(de)机会(hui)。
——转自(zi)医药网(若有侵(qin)权(quan)请(qing)联系删(shan)除(chu))